河北加快建设现代化计量体系
河北加快建设现代化计量体系
截至目前已建设6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本报讯 (记者 徐东周)5月16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2022年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该省加快建设现代化计量体系进行了主题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葛瑞江介绍,去年以来,河北省计量工作加快“四个体系和一个能力建设”,计量供给的短板弱项进一步补强和提升,现代化计量体系日益完善。
加快建设科学计量基础支撑体系,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一是加强计量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已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有两人的论文报告入选国际流量测量会议论文集。一批科研项目落地见效,新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项,研发标准物质23种,发布实施地方及京津冀计量技术规范37项。二是开展电能表现场应用、计量性能实时监控及检定校准频次的分析和研究,实现智能电表运行校准和误差在线远程进行,推动电能表由“定期更换”转变到“状态更换”。三是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等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流量、电力等在线监测技术的实现和应用,满足了实时工况环境的计量需求。
加快健全应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准筹建省级钢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6家。二是依托中国电科第13研究所,建立系列化微纳米标准样板等先进制造业急需的计量标准,并实现了商品化。与进口商品对标,自主研制了热反射热成像测温仪、50Hz微波探针、67GHz微波校准件等先进测量仪器及零部件。完善仪器评价体系,建成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10个,开展型式评价项目34项,为推进测量仪器国产化提供测试服务。三是计量器具制造产业发展节奏加快。2022年至今,河北省新增计量器具新产品118项,2022年全省计量器具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9.9%。
加快构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挥能源资源计量在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联合河北省发改委、工信厅等9部门,印发《河北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年均审查重点用能单位25家,推动重点耗能行业有效节能降耗。加快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实现了61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加快完善法制计量监督管理体系,深入实施计量惠民工程。一是加强民生计量监管,在集贸市场、加油加气站、商超、医疗机构、眼镜店等重点领域和场所,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自2021年以来,河北省共检查计量器具使用单位2.1万余家、计量器具11.4万台件,查处计量违法行为450起。二是持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制定了《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河北已累计培育诚信计量承诺单位1万余家。三是创新计量监管模式,打造河北省计量业务应用平台,建立了全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计量检定工作的统计分析机制、业务提醒机制和管理警示机制,开启了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加快计量能力建设,完善计量基础设施网络。一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领域计量能力建设,新建无创电子血压计、医用多参数监护仪、水表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5项。二是推动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和发展,通过对机构履行职责情况和创新发展成效进行考评,促进机构能力建设。组织全省计量技术机构参加国家、华北大区计量比对123项(次),参加比对的机构数和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三是为加快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常态化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河北省共组织计量技术服务队700余个,深入企业1.6万余家,为企业培训计量相关人员近1.2万人次,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标准644项,解决计量难点、重点问题3400多个,推动203家企业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计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