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计量院2022年产值逆势飘红

用科研实力撬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计量院2022年产值逆势飘红

□ 颜黎阳 本报记者 黄小军

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云南省计量院”)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为“十四五”期间全省计量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汇聚正能量、画出同心圆。2022年,该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助推计量事业,锚定目标、履职尽责、攻坚克难,计量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共受理检测计量器具80.67万台(件),同比增长54.54%,业务总产值同比增长19.51%,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3.41%,停征强制计量器具检定费同比增长33.58%。

党建领引 建设队伍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云南省计量院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事业的生命线,将能力提升作为永恒的追求,将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石。2022年以来,该院结合实际,特别针对管理和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及不足,继续完善并出台人事、绩效、职称、财务、科研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加强制度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执行,使制度真正实用、适用和管用,确保了该院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的决策、实施、运行及监督均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公开透明。

该院党委着眼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和未来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导向,按“德、能、勤、绩、廉”全面考量,因事设岗、人岗相适,推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完成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与优化配置,为想干、愿干、能干者施展才干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该院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和事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凝心聚力 硕果累累

云南省计量院建设的“云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该平台已接入重点用能单位1041家,其中651家实现了一、二、三级能源资源数据的在线监测,831家与国家平台实现数据对接。该院还主导完成13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标准的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互联网+计量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功能模块,在全国同行机构中首家同时推广使用电子证书、电子支付及电子发票,已共计发放60余万份电子证书,为千余家客户办理电子支付和开票服务。该院发起并联合全省15个州市检测中心,建成“云南省计量检测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网络平台,实现了法定计量机构技术、服务、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有效提升了全省计量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由该院申报的《多元共治促绿色转型 共享计量新发展成果》入选第4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政府类全国十佳,联合开展的《长管道GIS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工程应用》科研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院新建“通用电子计数器检定装置”等16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增计量授权检定、校准、检测项目69项,新增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扩项96项,服务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该院已建成云南省各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7项,其中最高标准135项、次级标准92项,市场监管总局授权360类检定、449类校准、6类商品量计量检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校准项目366项、12类产品44个参数,省级CMA资质认定49类290个参数。

高位推动 成效突出

云南省计量院与云南电网计量中心联合编制的《使用中电子式交流电能表状态在线校准规范(试行)》等两项规范发布实施,为约90万只电能表的延期更换提供了技术依据,预计可为企业节约资金两亿元,并减少塑料和电子垃圾600余吨。自2022年7月1日起,该院对云南省小微企业非强制计量器具的检校费用实行20%优惠减免,减免金额达百余万元,为优化营商环境、树立云南市场监管系统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院大力宣传推广“云南省科技创新券”运用,全年共计为23家科技型企业节省检测费达221万元,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和好评。

该院积极配合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完成《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保障方案》等重要文件编制工作;为机场、车站等重要场所及各级疾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检测疫情防控仪器设备1300余台(件),减免费用共计127.91万元;完成“医用大型蒸汽灭菌器冷点基础研究及校准规范”等7个科研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被评价为国内同类技术领先(先进)水平,为“云南省高洁院士工作站”筹建通过验收打好基础;持续加强技术装备建设,新购置力学、温度等一批标准装置和检校设备,连续两年更新购置了24辆检测业务用车;“物料计重罐校准方法的研究”科研项目成功申报市场监管总局立项,提升了项目的层次和影响;支持综合检测基地建设,累计投入基地建设资金达2.03亿元,为事业发展打牢基础。

《中国质量报》

重庆安正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09059号